胶辊胶圈缠绕主要是由橡胶材料防静电处理不到位、加工控制较差、橡胶材料质量批次差异、纺纱原料含糖含蜡量高、空调温湿度控制较差、车间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1-3]。一般来说,大面积胶辊胶圈缠绕是橡胶厂橡胶质量和纺织厂空调温湿度控制不到位造成的;零星缠绕是生产内部管理造成的,而胶辊胶圈缠绕后的处理方式是影响胶辊胶圈质量的主要因素。
常见的胶辊胶圈缠绕处理方式有更换胶辊集中处理、采用钩刀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勾除、人工取下胶辊胶圈对缠绕棉絮处理、采用清洁工具处理黏附棉絮等。钩刀处理很容易造成胶辊胶圈划伤损坏,造成大量的棉纱偶发性纱疵出现;采用清洁工具在胶辊胶圈运转过程中处理也会造成胶辊胶圈的划伤或擦伤,出现零星的偶发性纱疵;更换缠绕胶辊胶圈集中对缠绕棉絮清理,若车间管理不到位,易造成胶辊胶圈出现不同批次、厚度、硬度的混淆,棉纱可能出现各种变异和纱疵,集中处理工作交由胶辊室工作人员来完成,可避免出现胶辊胶圈混杂现象;对单锭缠绕的胶辊胶圈进行单独处理,既可以减少胶辊胶圈的损坏损伤,又可以防止胶辊胶圈出现混杂。表1是某10万锭纺纱厂细纱工序一个月胶辊胶圈缠绕采用不同处理方式造成胶辊胶圈损伤、损坏汇总。
由表1可知,胶辊胶圈缠绕后集中更换处理是保护胶辊胶圈损坏、损伤、龟裂、破裂的较好办法。因此,对胶辊胶圈缠绕处理的方式以集中处理和单锭人工处理为佳。
某10万锭纺纱厂细纱工序一周早中夜三班胶辊胶圈缠绕损伤、损坏数量汇总见表2。
表2 早中夜班胶辊胶圈缠绕损伤、损坏数量统计 单位:个
由表2可知,从早班中班夜班胶辊胶圈的损伤和损坏数量都在成倍增加,且夜班的损伤损坏数量达到早班6倍~8倍。事实证明夜班的生产管理存在一定松懈情况,强化中夜班的生产管理控制是纺织厂防止设备、器材损坏损伤的重点,也可以稳定棉纱质量。